2019特岗教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(初中)教学设计考点汇总
时间:2019-01-01 来源:未知 作者:蚂蚁巴巴 点击:300次
2019特岗教师招聘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(初中) 模块二 教学设计 模块二考查形式与规律 一、题型 教学设计题 二、规律 1.必考:教学目标设计+教学过程设计 2.可能:导入、作业布置…… 三、分值 3+20+25=48 爱莲说(2015下)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 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,题材不尽相同,有叙事,有夹叙夹议的,有说明实物特征的,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,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。学习本单元,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,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,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。 课文导语 古人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怀时,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喻人,写的比较含蓄。这叫托物言志。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的名文,文字优美意味深长,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,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,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。 课后练习 1、背诵并默写此短文。 2、反复品读文章寓意,研讨下列问题: (1)文章中称莲为君子,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品质? (2)下列这句话有言外之意,试做分析: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 3、“之”具有表示“他她它”,有时相当于“的”,有时作为表示语气的作用。试用此法,辨析下列各句中的“之”的用法。 (1)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 (2)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(3)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 (4)孔子云:何陋之有 (5)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 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 相关教学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,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。注重积累、感悟和运用,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。 掌握查找资料、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,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,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。不作为考试内容。 学生情况:八年级 50人 课时安排:一课时 教学条件:多媒体设备,可播放视频和音频,演示PPT 问题: 19.为本篇课文设计一道至少包括4个文言实词学习的课后练习题(含参考答案)。(20分) 20.根据上述材料,确定本课教学目标,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(不可照抄材料)。(20分) 21.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,设计一个教学方案,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。(25分) 第一章 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章考查形式与规律 一、题型 教学设计题 二、分值 3~5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指导思想 一、教学设计的内涵 二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三、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四、完整教学设计模板 一、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就是“为何而教”“教什么” 和“如何教”的一种操作方案。 二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1.注重三维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2.构建师生交往的动态课堂 3.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 三、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1.语文课程性质 2.课程标准 3.课文特点 4.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四、完整教学设计模板 《×××》教学设计 一、教材分析 二、学情分析 三、课时 四、课型:新授课、练习课、复习课、讲评课、讲授课、讨论课、自学辅导课 五、教学目标 六、教学重点 七、教学难点 八、教学方法 九、教学过程 十、教学板书 十一、教学反思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战模拟 阅读某教师设计的《伤仲永》课堂结语,回答问题。 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。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,不学习,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。而《孙权劝学》中的吕蒙,大字不识几个,通过学习,也具有军事和政治才干和谋略。美国的海伦·凯勒,出生才19个月,就失去了视听能力,不久又变哑了,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,通过顽强学习,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、教育家。吕蒙、海伦·凯勒与方仲永,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的重要性。 以下有关这则教学结束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( )。 A.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,拓展式课堂结束语,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,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 B.拓展式结束语,由课文学习到类文的对比,增加了课堂的蕴味 C.教师从内容到结构,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,异中求同,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D.教学是基础,拓展是延伸,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,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 网校答案:C。 网校解析:材料所给的是一则拓展式课堂结束语,但作者是仅从人物和内容上进行了拓展,没有从语言、结构上进行拓展,故C项表述错误,当选。 小结 第二章 教学设计实践(一) 第一节 教学设计命题规律与模板 第二节 教学目标设计 第三节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第四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二章考查形式与规律 一、题型 教学设计题 二、规律 1.必考:教学目标设计+教学过程设计 2.可能:教学重难点的确定、教学方法的选择、课后作业的布置 三、分值 一、教学设计考查形式 二、教学设计命题规律 三、教学设计完整模板 一、教学设计考查形式 蝉(2012下) 今年,蝉鸣得早。杜鹃花还没有零落,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。近月来,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,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。 一天,在树下拾得一病蝉,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。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。那么小的声音,却那么的响,竟响彻一个夏天!曾这样问:何必聒聒?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! 课文导语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这种细小事物中,感悟出深刻的道理,引起我们对生命的意义的追问和思索: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?生命是短暂、脆弱的,该怎样做,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? 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幢憬、体验和思考,阅读这些课文,将引导你体味人生,关爱生命。学习这个单元,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。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,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,想想人生的大问题。 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的相关规定 欣赏文学作品,有自己的情感体验,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,从中获得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有益启示,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,能说出自己的体验;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。 课后练习 (1)作者写蝉,先抑后扬。抑在哪里?扬在何处?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? (2)联系上下文,体会下面这句话的含义。 斜阳里,想起秋风的颜色,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! 学生情况 七年级,班级人数45人。 课时安排 一课时。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,能够演示幻灯片,播放视频、音频文件。 问题: 16.回答上述材料中“课后练习”第(1)题,不少于150字。(20分) 17.根据上述材料,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。(20分) 18.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环节,引导学生理解“蝉之聒”的生命意义。简要说明该环节的主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式和教学步骤。(25分) 咏月诗三首(2015上北师大版九下四单元第七课) 《把酒问月》《月下独酌》《月夜》 单元导语 课文导语 课程标准 课后练习 学生情况 课时安排 (责任编辑:蚂蚁巴巴) |